湖北日報訊 2014年第一季度的中國經濟交出了成績單。面對經濟增速的再次回落,有關中國經濟的各種猜想和呼聲越來越多。
  增速放緩:短期波動還是長期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連續下滑,以及包括產能過剩、樓市分化、地方債務等問題的顯現,令外界對於中國經濟擔憂加深。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此前已經公佈的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反映了經濟運行仍然比較平穩,平穩增長的基本格局並沒有變化。
  事實上,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依然扎實仍是不容否認的現實:中國經濟體量大,外匯儲備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迴旋餘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一季度GDP固然牽動人心,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已經成為發展中的一種常態,這既是發展方式轉變的結果,更是發展階段變化的體現。
  宏觀調控:大規模刺激政策會否再現
  經濟的波動和下行總會引發人們對於“調控”的各種期待與猜測。“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註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明確表態。
  在蔡進看來,經濟增速逐季放緩,與國家調結構的主動調控有關,增速放緩有一定合理性,也反映出經濟健康成長的一面。“只要保證較為平穩的就業,經濟形勢不出現大的波動,沒有必要拘泥於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一定要在某個數值以上。”蔡進說。
  提振經濟:貨幣政策有無必要調整
  對經濟增速下行的擔憂,一度引發部分市場人士呼籲採取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基準利率等貨幣政策調整工具來提振經濟。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近幾個月包括隔夜市場利率在內的短端利率下行已經反映貨幣政策的意圖。“央行沒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說明當前的貨幣政策取向比較謹慎,沒有採取大力度的貨幣放鬆,但短期利率根本上掌握在央行手中,其下降反映政策微調。”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說。
  分析人士指出,防範信貸過度擴張造成的金融風險也是貨幣政策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經濟數據顯示總需求擴張乏力,經濟增速和通脹顯著低於去年四季度;同時,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下滑,銀行為規避風險主動壓縮房貸。在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回落的背景下,央行的政策壓力正在加大。
  新著力點:房地產會否仍成“救命稻草”
  除了備受關註的GDP數據,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另外一項數據同樣令人矚目:統計顯示,今年前3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533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8%,增速比1-2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
  房地產長時間都扮演著中國宏觀經濟晴雨表和助推劑的角色。在此前的經濟波動周期當中,房地產市場總被作為一項重要的調控杠桿在提速經濟或是抑制過熱的過程中反覆使用。
  不過與以往不同,雖然中國宏觀經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卻沒有鬆動的表現:收緊房地產信貸、限購政策等一系列抑制市場過熱的措施仍在繼續。除了加快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之外,中央層面並沒有對房地產市場採取更多其他的干預。
  房地產市場作為調控中國宏觀經濟杠桿的特殊地位已經不能再持續。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經濟承壓前行的過程中,能夠繼續調控和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這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欄稿件均據新華社、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四問考驗承壓前行的中國經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37ishz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