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觀察
  亞洲這一當下充當世界經濟增長極的地區,卻難以有效地共同解決和協商應對種種安全問題,這無疑有害於“亞洲崛起”與“權力東移”的潮流與機遇。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亞信峰會)即將在上海召開,中國成為亞信組織2014年至2016年的主席國。上海峰會將會是亞信有史以來與會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數量最多、會議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推動“亞洲新安全觀”,可謂躬逢其盛。
  “亞洲新安全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正式提出,受到國際上廣泛重視。中國作為代表亞洲的唯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就亞洲的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方向提出看法,並與各國一道,協調和攜手推動基於共識之上的安全觀。上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的安全觀,並與亞洲伙伴國一道,共同推動區域安全。
  一直以來,基於地理、文化、宗教、發展水平等各種原因,亞洲地區內的次區域組織眾多,但缺乏一個能代表整個亞洲的政治對話平臺。一些亞洲國家,基於“搭便車”的傳統思維,在涉及區域安全的共同挑戰方面,仰仗於區域外力量,缺乏“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自己主導解決”的主體意識。種種原因,使亞洲這一當下充當世界經濟增長極的地區,卻難以有效地共同解決和協商應對種種安全問題,這無疑有害於“亞洲崛起”與“權力東移”的潮流與機遇。
  1999年的《亞信成員國相互關係指導原則宣言》,到2002年的《阿拉木圖文件》,亞信組織正崛起為一個泛歐亞大陸的安全合作組織。亞信成員國覆蓋歐亞大陸90%的領土,人口占全球的50%。它孕育於被地緣政治家稱為“世界心臟地帶”的中亞,併成長為覆蓋整個亞洲的一個政治對話與共同安全組織。上海峰會的召開,標示著亞信已經走過了驗證期,有望成為與歐洲的“歐安組織”、非洲“非盟”等比肩的洲域性安全組織。
  “亞洲新安全觀”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處”原則的延續和發展,其中的內核是中國的“和”文化。中國的“和”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它們是“亞洲新安全觀”構建起來的基石,基石牢固,才能令亞洲從容談論共同安全這樣的命題,在亞洲自己主導下共同勾畫藍圖,共同關註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等綜合安全。“和”文化的基石,也有利於推動亞洲安全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安全格局。中國應抓住亞信峰會東道國的機會,推動“亞洲新安全觀”,以造福亞洲、塑造亞洲的美好未來。
  □和靜鈞(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相關報道見A06-A07版  (原標題:亞信峰會推動“亞洲新安全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37ishz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